——自治區工商聯在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的書面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離不開法治為其保駕護航。當前,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完善,有的部門對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認識不足,惠企政策執行率落地率不高,企業政策獲得感不強,在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侵犯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的現象還未完全杜絕,社會法治氛圍還須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界限不夠清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未完全建立等。
民營企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說疫情爆發期是對經濟的巨大短期沖擊,那么經濟恢復期則是對我區營商環境改革的一次壓力測試和重大考驗。及時解決疫情折射下的營商環境新老問題,需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立長遠的作用,營造好法治環境,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預期,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良好的發展環境,能夠讓民營企業專心創業、放心經營、安心發展。要創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環境,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準入的政策措施,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一視同仁。創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環境,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制,提高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失信成本,對拖欠責任人嚴肅問責。創造依法接受監管環境,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持續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政策文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二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好“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切實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刑事保護力度,提高司法審判和執行效率,保障民營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合法權益,及時甄別糾正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的冤錯案件,建立涉政府產權糾紛治理長效機制。
三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必須保護好,發展好,為經濟發展留得青山,厚植基礎。要鞏固拓展減稅降費、便利化政務服務給市場主體帶來的政策紅利和發展成效,對得到普遍認可、激勵市場主體效果明顯的階段性政策,結合實際情況給與延期或探索形成制度性安排,防止政策導向“急剎車”。加大稅費、融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實施好降低增值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加大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確保各項支持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與競爭,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動力活力創造力。